近年来,高邮农商银行以“党建+”为引领,深化市、镇、村“三级联动”工作机制,坚定不移走好普惠金融发展道路,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深度融合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力。
强化引领,推动党业融合再深化
一是夯实基础促提升。高邮农商银行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扎实推进基层党建“书记项目”,围绕党建品牌创建、工作质量改进、党建赋能业务、身边榜样带动等四大方向,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示范效应和“书记项目”的引领作用,成功打造了“数币点亮邮城”“共建共治推进乡村振兴”“就近村里办”等多个精品项目,切实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质效和覆盖面。二是抓实共建促融合。该行坚持“小切口、可实践、有成效”的工作原则,持续拓展党建共建“朋友圈”,与市妇联、税务局、科技局等50余家部门单位、乡镇(园区)及商会建立共建关系,村组共建覆盖率达到90%以上。通过积极构建“政府+银行+担保”“科技+金融”等合作新模式,创新推出“农商保”“邮福科创贷”“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”等20余款本土化金融产品和系统,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、协同发力。三是搭建平台促发展。该行主动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,建立健全常态化、长效化的联络机制,连续三年举办乡镇(园区)政银企对接活动,联合市税务局、科技局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共同组建“政策+产品”宣讲团,持续开展政策解读与金融产品推介,显著提升了中小微企业对惠企政策的知晓度与金融服务的满意度。自2023年以来,累计举办对接活动40余场,精准对接无贷户975户,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累计达29亿元。
聚焦需求,推动金融服务再下沉
一是向核心板块精准发力。围绕高邮市工业“511”和农业“3+3”产业体系,高邮农商银行坚持“立足本地、深耕本土”战略,在高邮“三区一镇”等重点区域创新推出“资金池项目贷款”,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。截至9月末,今年已累计支持236户企业,投放贷款12.3亿元。此外,该行建立“班子成员+片长+挂钩经理+支行”四级联动走访机制,对高邮市2.4万户有纳税记录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开展“地毯式”走访。截至9月末,今年已为光伏、储能、智慧照明、特种电缆等“511”重点产业链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资金68亿元。二是向农村一线持续发力。该行全面落实金融顾问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“1+N”试点部署,积极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,以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要抓手,全面推动金融资源向乡村一线集聚,助力农业产业升级与乡村全面振兴。截至今年9月末,该行已完成对辖内67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0%走访覆盖,为254户合作社授信3.24亿元,用信余额2.71亿元,惠及227家合作社。三是向关键环节靶向发力。围绕高邮“3+3”农业特色产业,该行积极构建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“合作社+农户”等联动服务模式,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,为产业链上下游农户提供精准信贷支持。例如,在高邮大虾产业链中,该行配套推出“养殖贷”“产业贷”“融合贷”三项专属产品,覆盖产业链全周期,同时将农户借款人的年龄上限放宽至70岁。截至9月末,该行今年已为高邮大虾、高邮鸭、高邮大米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累计提供贷款15亿元。
发挥优势,推动服务质效再提升
一是充分发挥信贷创新优势。围绕高邮市乡村旅游重点客户与重点项目清单,高邮农商银行积极推广“乡旅E贷”专项产品,支持景区扩容升级与设施改造。截至9月末,今年已为6家文旅企业发放贷款1.44亿元。聚焦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,该行与市市场监管局合作推出“诚信质量贷”,累计投放9700万元。同时,紧抓农业设施确权登记契机,创新推出“农业设施抵押贷款”,有效拓宽融资担保范围。二是充分发挥服务高效优势。对内,该行积极推进展业平台与“三台六岗”信贷模式转型,将转贷效率纳入客户经理绩效考核,按月统计并通报。坚持“特事特办、急事急办”,及时召开授信审批会议,压缩节点停滞时间,全面提升审批流转效率。对外,将35家支行划分为5大片区,由挂片领导、片长、支行行长共同组建政银企服务专班,重点对接部委办局、乡镇(园区)及重点企业。今年以来,服务专班已完成对13个乡镇(园区)及重点企业的全覆盖走访。三是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优势。聚焦产业振兴,该行以高邮大虾产业链为样本,建设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。养殖户、水产经纪人等产业链相关方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完成商户注册、饲料采购、成品虾交易等全流程操作。截至今年9月末,系统已导入养殖户白名单1476户、水产经纪人白名单52户。以此为基础,该行积极打造高邮大虾特色支行,构建“11234”大虾服务体系。截至9月末,今年已累计为3000余户养殖户提供信贷支持6亿元。
未来,高邮农商银行将通过持续深化“党建+金融”模式,不断延伸服务触角、优化服务机制、强化产品创新,将党建优势切实转化为金融优势和治理效能,为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金融动能。张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