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常见问题

银行真的值得花两个月去考吗?

2025-07-08   阅读量:12

银行真的值得花两个月去考吗?

一、两个月能换来哪些「银行专属红利」?

1.用60天撬动「半体制内」入场券

备考内容可控:行测(占60%)+金融基础知识(30%)+ 英语(10%),题型固定且有真题题库,45天即可掌握80%考点;

录取性价比高:2024年国有行平均报录比25:1,远低于国考(83:1)和头部互联网大厂(200:1),且部分县域支行对双非院校友好,给普通本科生成才机会;

换来的是“六险二金”的体制级保障:某国有银行柜员岗起薪8-12万(含福利折算),公积金双边缴存15%(一线城市可覆盖50%房贷),这意味着你用2个月备考,换来的是未来30年的「医疗全报 + 子女教育绿色通道 + 退休双保障」。

2.站上金融行业的「最佳跳板」

系统化培训加持:入职即享3个月带薪培训(价值超5万元),从Excel数据建模到客户沟通技巧全维度覆盖,某招行管培生坦言:「这些技能在外企需要花3年自学,在银行直接有人手把手教」

晋升通道透明可预期:专业序列(柜员→首席柜员)与管理序列(网点主任→分行行长)双轨并行,35岁前晋升中层的概率15%,远超民企的5%

更关键的是,银行经历是「体制内外通吃的硬通货:考银保监会可加10分专业分,跳槽互联网金融岗薪资溢价40%,这些隐性价值,正是两个月备考的「长期复利」。

二、哪些人必须抓住这 60 天?

1.求稳型选手:用银行搭建“抗风险底盘

如果你符合以下特征,银行是「最优解」:

风险厌恶型人格:渴望朝九晚五、拒绝996,中后台岗位(风控财务)日均加班<1小时,周末可完整陪伴家人

三四线城市落户需求:家乡城商行柜员年薪10万+,公积金盖房贷后月支出仅3000元,比在一线租房打拼更有尊严感

家庭资源偏向金融领域:父母是银行从业者或有企业客户资源25岁前就能积累千万级存款业绩,晋升速度比同龄人快3年。

2.求进型选手:把银行作为“镀金起点

如果你目标是「高薪跳槽」或「创业融资」:

接触高净值客户的捷径:私行客户经理平均管理 5000 万 +资产,3 年可积累 200+企业主/上市公司高管资源,这些人脉在外企需要 10 年才能触达

考取金融证书的最佳土壤:银行报销 CFA/FRM 考试费用,提供备考假,某工行员工在职 2年考取双证,跳槽到私募基金时年薪从 30 万跃升至 80 万。

3.迷茫型应届生:用银行争取「试错时间」

对于专业对口性弱(如文史类专业)、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的应届生,银行是「安全过渡带」:

轮岗机制探索兴趣:管培生可在信贷、零售、金融科技等6大部门轮岗,用1年时间找到真正热爱的领域,避免盲目入职互联网大厂后的[35 岁危机」

保留考公/考研退路:银行工作证明含金量高,边工作边备考公务员成功率提升 30%,且请假流程灵活,不影响考研复习

微信招生.jpg


相关推荐